导入数据...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简报(高校专刊第19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7月14日
  查看:3842
  来源: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宜宾学院锚定主题教育总要求 促进毕业生就业建新功

宜宾学院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与开展主题教育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制定《关于在“主题教育”中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工作方案》,为大学生就业寻找路径、创造机会、解决难题。

抓实“两种方式”,强化理论武装。原原本本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宜宾学院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纳入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读书班、党支部“三会一课”、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组织8万余人次学生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活动、“平实之心谋就业”就业观教育和“劳动创造幸福”劳动观、价值观教育,组织师生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教育引导教师“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教育引导学生“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现场沉浸学。打造“求实会堂”现场教学基地,用好“平实之心”就业指导工作室,组织2万余人次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开展沉浸式研学;挖掘就业典型,发挥榜样力量,以“朋辈教育”的方式开展现场教学,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组织学生参加“三长”(区县长、市直部门局长、企业董事长)进高校、就业创业故事会、求职实训营,进一步强化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增强学习实效。

把牢“四个重点”,做实就业服务。摸清就业意愿。开展毕业生就业观念和指导服务需求调研,建立5684名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愿台账,因人施策,重点加强对就业目标不清晰、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意愿不强烈学生的指导。掌握就业实情。开展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实情况、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情况和就业专员队伍建设质量情况调研,掌握二级院系就业保障、重点群体就业难点、就业专员能力水平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挖掘就业岗位。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书记校长带领党员、干部深入行业企业,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已累计向2023届毕业生提供岗位4万余个,岗位总量较去年同期提高10%。精准就业帮扶。强化党建引领,建立“5321”精准帮扶毕业生就业联系机制,组织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和党员教师对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形成全校各部门、全体党员干部促就业合力,5月初以来已帮扶2500余人就业。

协同“三个联动”,提升人才质量。机制联动促改革。推进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改革,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微专业建设,加大优势专业建设力度,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同社会就业结构匹配度,使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高质量人才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育人联动聚合力。开展“四进四育”活动,通过就业指导进课堂、进支部、进赛事、进项目,整合课程育人、组织育人、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资源,形成人人参与就业指导的良好氛围。产教联动强实践。推进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深化校地合作,畅通专业与产业沟通桥梁;推进博士专家服务团建设,实施“项目全程师生共参与”行动,拓宽学生职业成长路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进16个党员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学生思想引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聚焦“三个载体”,注重实绩导向。聚焦平台建设。针对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问题,建成全国首家就业育人综合体、四川第一家省级职业指导工作室和重点群体职业生涯咨询室,推进建设全国高校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全国高校就业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等,着力打造场景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聚焦重点群体。针对解决重点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增进学生福祉,精准掌握711名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毕业生动态,按照“一生一策”“一生一档”要求建立工作台账;通过密切联系基层党建“十个一”工程,搭建党员干部联系帮扶重点学生的桥梁,已帮扶283人就业;开发《大学生重点群体就业指导》校本教材;对1701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和困难帮扶经费228万元,提升重点帮扶精度、力度和温度。聚焦专项监督。针对就业压力传导不够到位问题,建立就业帮扶工作进展“一周一报”督导机制,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跟进学生就业进度,对存在慢就业、缓就业和较长时间未就业等群体及时调整帮扶策略,对已就业学生及时“销账”。

坚持“一个体系”,形成常态长效。坚持就业创业工作全校“一盘棋”,形成“党委统筹—总支主责—支部主体—干部主战—学生参与”五级协同的就业工作体系,制定《宜宾学院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宜宾学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全员联动重视就业、专业设置面向就业、教学改革服务就业、学生活动支撑就业的工作格局,不断推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2%,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总体毕业生就业率。

【编辑:融媒体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